期中考试后,陈女士拿着两张成绩单犯愁:邻居家的男孩和自己儿子同岁,智商差不多,可儿子总在中游徘徊。她去学校观察才发现,同样是上课,邻居家孩子能盯着黑板40分钟,自己儿子不到10分钟就开始玩橡皮。
艺博家庭教育接触过很多类似案例,成绩差距往往不是智商决定的,而是这些看得见的差异在起作用。
专注力和好奇心是第一个分水岭。有的孩子做数学题时,能连续攻克三道难题;有的做一道题就要起身喝三次水。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过,好奇心强的孩子会主动追问 “为什么”,这种探索欲能帮他们在学习中走得更远。
内驱力和主动性藏着第二个秘密。王女士的女儿每天放学主动写作业,因为她知道完成后能看 20 分钟科普视频;而有的孩子总要被催着学,把学习当成给父母交差。
态度和自觉性体现在细节里。同样是背单词,自觉的孩子会把错词抄在本子上反复记;不自觉的孩子只会对着单词表发呆,家长一走就翻漫画书。
能力和习惯是长期积累的结果。每天睡前整理书包的孩子,很少忘带作业;总是依赖家长检查的孩子,考试时更容易粗心。
个性偏好和坚持性影响后劲。喜欢画画的孩子可能对几何更敏感,但只有坚持练习,才能把优势变成成绩。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就放弃,有的能啃半小时直到解出来,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。
学习风格和方法决定效率。有的孩子听老师讲一遍就懂,有的需要动手做实验才能理解。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,学起来会省力很多。
计划性和条理性最后拉开差距。会做学习计划的孩子,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;没计划的孩子,常常在书桌前坐一晚上,却没完成几件事。
这些差异不是天生的,而是在日常学习中慢慢形成的。与其盯着分数焦虑,不如从这些具体的小事入手:陪孩子做专注力训练,帮他找到学习的小乐趣,教他整理书包的方法…… 成绩只是结果,过程中的这些成长,才是孩子真正的财富。
标题:【亲子教育】孩子成绩差在哪?关键是这7个差异
分类:知识库
链接:https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599.html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© 2007-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陇ICP备13000288号-2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3577号
甘网文(2023)0763-002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.页面生成时间:0.620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