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就往床上躺,作业拖着不写,问他怎么了,就说‘没意思’,这到底是怎么了?” 后台一位妈妈的留言,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困惑。
孩子躺平、摆烂、能量低,不是故意和家长作对,也不是单纯的 “懒”。艺博家庭教育接触过一个案例:男孩小林,以前喜欢打篮球,可自从爸爸说 “打球能当饭吃吗?不如多做几道题” 后,他就像变了个人,上课走神,下课也不出去玩,整天无精打采。
真正的原因,可能是孩子的 “内在动力” 被消耗了。就像汽车没了油,再漂亮的车也跑不起来。孩子的内在动力,来自 “我想做”,而不是 “别人让我做”。
过度控制,会浇灭孩子的动力
“你必须报这个补习班”“这件事就得听我的”,家长的强势安排,会让孩子觉得 “我做什么都由别人决定,努力还有什么意义”。就像被牵着走的木偶,时间久了,自然不想动了。古人说 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其实教育孩子也是如此,与其控制他的每一步,不如让他学会自己掌舵。
负面评价,会降低孩子的能量
“你怎么这么笨”“这点事都做不好”,这些话像钉子一样扎在孩子心里,让他觉得 “我不行,再努力也没用”。艺博家庭教育见过一个女孩,因为妈妈总说她 “画画没天赋”,后来再也不碰画笔了,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其实,每个孩子都像一颗种子,需要鼓励的阳光,才能破土而出。
缺乏意义感,会让孩子迷失方向
孩子问 “为什么要学习”,如果家长只说 “为了考大学、找好工作”,当他暂时看不到这些目标时,就容易迷茫。不如告诉他 “学习能让你看懂更多书,去更远的地方,认识更有趣的人”,让他找到当下努力的意义。
小林的爸爸后来跟孩子道歉:“以前爸爸太着急了,如果你还喜欢打球,就去吧,爸爸陪你练。” 现在小林不仅重新拿起了篮球,作业也能主动完成了。
艺博家庭教育想告诉家长:孩子的能量不是逼出来的,是激发出来的。少一点控制,多一点尊重;少一点批评,多一点鼓励;帮他找到做事的意义,他自然会从 “躺平” 变成 “奔跑”。
标题:孩子能量低,总躺平?关键是找回内在动力
分类:知识库
链接:http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861.html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© 2007-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陇ICP备13000288号-2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3577号
甘网文(2023)0763-002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.页面生成时间:0.613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