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去邻居家做客,刚进门就听见妈妈在吼:“跟你说过多少遍,玩具玩完要放回箱子里,你怎么又扔得满地都是?” 孩子噘着嘴不吭声,爸爸在旁边打圆场:“孩子还小,等他大了就懂了。” 结果晚上收拾时,妈妈又因为找不到孩子的绘本发脾气 —— 这样的场景,是不是很多家庭都在上演?
家长总说 “孩子不听话”,却很少想:是不是家里的规矩出了问题?艺博家庭教育在服务上千个家庭后发现,那些规则意识强的孩子,家里往往都有清晰、合理的规矩,而不是 “想到一条说一条”“家长一套孩子一套”。
首先,规矩要 “少而明确”,别让孩子记不住。有个妈妈之前给孩子定了 10 条规矩,从 “每天背 20 个单词” 到 “看电视不能超过 20 分钟”,结果孩子一条都没记住,反而越来越叛逆。后来在艺博家庭教育的建议下,她把规矩缩减到 3 条:“玩具玩完归位”“睡前刷牙”“说话要讲礼貌”。没了繁杂的要求,孩子反而能记住,慢慢就养成了习惯。其实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,太多规矩等于没规矩,3-5 条核心规矩就够了,比如安全、卫生、礼貌相关,让孩子清楚 “什么能做,什么不能做”。
其次,规矩面前 “人人平等”,别搞特殊化。有个爸爸总说 “孩子不能看手机”,自己却吃饭时刷短视频,孩子不服气:“为什么你能看,我不能看?” 艺博家庭教育常说,规则的生命力在于 “全家遵守”。如果定了 “吃饭不看电子设备”,那爸爸妈妈就要放下手机,孩子自然不会抵触;如果定了 “周末一起打扫卫生”,家长别只指挥孩子,自己也动手,孩子才会觉得 “规矩不是针对我一个人”,才愿意配合。
最后,规矩要有 “温度”,别只讲强硬。之前有个孩子故意把玩具扔地上,妈妈直接把玩具没收,孩子哭了一下午。艺博家庭教育的老师建议她换个方式:先蹲下来问孩子 “为什么不想把玩具放回去呀?” 孩子说 “箱子太重了,我搬不动”,妈妈才知道是自己没考虑到孩子的能力,后来换了个矮一点的玩具箱,孩子再也没乱过。规则不是 “命令”,遇到孩子不遵守时,先搞清楚原因 —— 是没理解、做不到,还是故意反抗?像艺博家庭教育提倡的 “后果告知法”,比如孩子不刷牙,不是骂他,而是说 “不刷牙会有蛀牙,到时候要去看牙医,会疼哦”,让孩子明白规则背后的意义,比强硬制止更有效。
其实孩子不是 “不听话”,而是需要清晰、公平、有温度的规矩来引导。家里有这 3 条规矩,孩子的规则意识会慢慢建立,家长也能少些焦虑。
你家现在给孩子定了几条规矩?有没有遇到孩子 “故意对着干” 的情况?评论区聊聊你的困扰。
标题:孩子不听话?先查家里有没有这3条规矩(家长必学)
分类:知识库
链接:http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901.html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© 2007-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陇ICP备13000288号-2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3577号
甘网文(2023)0763-002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.页面生成时间:0.594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