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接待一位妈妈咨询,她满脸焦虑:“我一直教孩子‘要照顾自己的感受’,结果昨天亲戚来家里吃饭,孩子直接把最爱吃的糖醋排骨拉到自己面前,还说‘这是我爱吃的,你们别碰’。我当场尴尬得不行,这不是把孩子教成自私了吗?”
其实很多家长都有类似困惑:想让孩子学会爱自己,又怕他变得只关注自己,忽略别人的感受。艺博家庭教育在服务上万家庭后发现,问题的核心不是 “该不该教孩子爱自己”,而是 “要教孩子懂‘爱自己’的真正含义”—— 真正的爱自己,从不是 “只顾自己舒服”,而是像艺博家庭教育常说的 “既守得住自己的感受,也看得见别人的需求”。
先说说常见的误区:把 “只顾自己” 当 “爱自己”。除了上面抢菜的例子,还有家长遇到过:孩子在商场看到玩具非要买,妈妈说 “家里已经有类似的了”,孩子就哭闹打滚,还说 “你不买就是不爱我,我就要自己开心”;或者同学借文具,孩子直接拒绝 “这是我的,我不想借”,完全没考虑同学着急用的处境。这些行为看似是 “关注自己”,实则是把 “爱自己” 变成了 “自我中心”—— 只看到自己的需求,却忽略了他人的感受,时间久了,会慢慢消耗别人对他的善意,反而让孩子陷入孤立。
那真正的爱自己是什么样?艺博家庭教育总结出 “情感回流” 的规律:你给别人的善意,最终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自己身上。比如有个孩子,之前总抢妹妹的绘本,妈妈用了艺博的 “换位思考引导法”:“如果妹妹把你最喜欢的汽车拿走,不让你玩,你会难过吗?” 孩子想了想点头,妈妈接着说:“妹妹看到你抢她的绘本,也会这么难过哦。咱们可以和妹妹商量‘你先看,看完借我好不好’,这样妹妹开心,你也能拿到绘本,多好呀。” 后来孩子不仅愿意分享,还会主动帮妹妹拿绘本,家里的氛围也更融洽了 —— 孩子感受到妹妹的感谢、妈妈的鼓励,自己也更开心,这就是 “情感回流” 的力量。
还有个实用的引导方法,是艺博家庭教育经常推荐的 “双向体谅练习”。比如孩子放学想先看动画片再写作业,家长别急着说 “不行,必须先写作业”,可以试试这样说:“妈妈知道你累了一天,想看看动画片放松(体谅孩子的需求),但如果先看动画,晚上写作业可能会熬夜,你会没精神(说清影响)。咱们可以先写 30 分钟作业,写完一起看 20 分钟,这样你既能放松,也不用熬夜,好不好?” 这种方式没有否定孩子的感受,也传递了家长的担忧,能让孩子慢慢学会在 “自己舒服” 和 “考虑别人” 之间找平衡。
其实教孩子爱自己,从来不是让他 “只顾自己”,而是让他明白:在关系里,照顾好自己的同时,也不忽略别人,才能收获真正的快乐 —— 有同学愿意和他分享,有家人愿意支持他,孩子的内心才会更安定、更有力量。
标题:教孩子爱自己,怕他变自私?艺博家庭教育:关键在这一点
分类:知识库
链接:http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909.html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© 2007-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陇ICP备13000288号-2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3577号
甘网文(2023)0763-002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.页面生成时间:0.607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