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孩把拼了一半的机器人模型摔在地上,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。“这破东西根本拼不好!” 他跺着脚喊,妈妈在旁边急得直转圈:“这点小事就哭,以后遇到大困难怎么办?”结果呢?男孩再也没碰过那个模型,甚至在学校手工课上,老师让做简单的纸飞机,他都摇头说 “我不会”。
在艺博家庭教育接触的案例里,很多家长都像这位妈妈一样,怕孩子受挫折,却忘了:抗挫折力不是从 “成功” 里长出来的,是从 “不怕失败” 里练出来的。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・德韦克提出的 “成长型思维” 理论就指出,孩子只有在失败时感受到 “安全”,才敢一次次尝试,最终学会面对挫折。
别急着 “帮他成功”,先允许他 “搞砸”
女孩学骑自行车,摔了三次就不想学了。爸爸没说 “加油”,也没直接扶她,只是蹲下来问:“刚才摔的时候,是不是车把没抓稳?” 女孩点点头,爸爸说:“那咱再试一次,这次先抓好车把。” 最后女孩虽然又摔了两次,但自己站起来说:“爸爸,我知道怎么保持平衡了。”
艺博家庭教育发现,家长太想让孩子 “一次成功”,反而会让他害怕失败。孩子学系鞋带时打错结,别急着帮他系好;孩子搭积木塌了,别急着替他重新搭。让他自己感受 “搞砸” 的滋味,他才能慢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别说 “没关系”,要说 “我看到你努力了”
男孩竞选班干部失败,回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妈妈没说 “没关系,下次再选”,而是敲门进去说:“我知道你为了竞选,准备了好几天演讲稿,每天都在镜子前练习,这已经很厉害了。” 男孩突然哭了:“可是我没选上。” 妈妈说:“没选上不代表你不好,可能大家还没看到你的优点。”
孩子失败时,“没关系” 这句话看似在安慰,其实否定了他的失落。不如说出你看到的努力,让他知道 “就算没成功,你的付出也有意义”。就像艺博家庭教育常说的:“孩子需要的不是‘失败不可怕’的道理,是‘失败了我也被看见’的肯定。”
别问 “为什么失败”,要问 “下次想怎么试”
有个小学生数学考砸了,爸爸没盯着分数问 “为什么错这么多”,而是和他一起看试卷:“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?” 孩子说完自己的思路,爸爸说:“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,下次试试换种方法解,说不定就行。” 后来孩子遇到难题,会主动说:“爸爸,我想试试这样做。”
纠结 “失败原因” 会让孩子陷入自责,而思考 “下次怎么试” 能让他把注意力放在 “解决问题” 上。抗挫折力的核心不是 “不失败”,是失败后能想 “我还能再试试”—— 这种底气,需要家长用引导而非指责来培养。
培养抗挫折力,从来不是让孩子 “硬扛”,而是让他知道:失败不可怕,搞砸了也没关系,爸爸妈妈会陪着他,再试一次。艺博家庭教育见过太多孩子的转变:当家长学会允许失败,孩子的眼神会从胆怯变成坚定,脚步会从犹豫变成踏实。
标题:培养抗挫折力的关键:别总是让孩子“必须成功”
分类:知识库
链接:https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753.html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© 2007-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陇ICP备13000288号-2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3577号
甘网文(2023)0763-002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.页面生成时间:1.013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