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饭时,婆婆又说起“年轻人带娃太马虎”,妻子放下筷子反驳:“现在育儿理念不一样,您那套早过时了。” 丈夫夹菜的手顿在半空,张了张嘴没说话,最后只丢下句“哎,你们别吵了”,就躲进了书房。
每次婆媳拌嘴,丈夫不是装没听见,就是说 “都是小事”“让着点老人”。妻子觉得委屈,婆婆觉得儿子不站自己这边,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僵,连孩子都学会了看大人脸色。
“婆媳矛盾里,丈夫的‘不作为’往往是矛盾升级的推手。” 艺博家庭教育在咨询中发现,很多家庭的婆媳问题,根源不在于婆媳本身,而在于中间的男人没找对位置。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说,健康的家庭系统需要明确的边界和角色,丈夫的态度,就是划分边界的关键。
别当 “传声筒”,先做 “情绪容器”
有位丈夫发现,妈妈总抱怨妻子 “不做家务”,妻子则吐槽 “婆婆管太多”。他没把话直接传给对方,而是分别回应:“妈,她最近工作忙,我多分担点”“老婆,妈是担心咱们太累,她那代人就认干活实在”。慢慢的,两人抱怨少了,偶尔还能一起聊聊天。
艺博家庭教育常说,丈夫不能当 “二传手”,把一方的不满传给另一方。面对抱怨,先接住情绪 —— 让妈妈知道 “我懂您的想法”,让妻子感受到 “我理解你的委屈”。情绪被看见,矛盾就不会憋成 “炸药包”。
不搞 “和稀泥”,明确 “自己的立场”
婆婆指责儿媳 “乱花钱”,丈夫没说 “她年轻不懂事”,也没说 “妈你别管”,而是认真说:“妈,她买的是孩子的绘本和咱们的日用品,我觉得有必要。您要是觉得哪里不合适,咱们一起商量。” 后来婆婆很少再提这事,妻子也说 “感觉你站在我这边,不是光和稀泥”。
很多丈夫以为 “少说少错”,其实 “不表态” 才最伤人。妻子会觉得 “你不在乎我”,婆婆会觉得 “儿子被抢走了”。艺博家庭教育接触过不少案例,丈夫只要明确 “我理解双方的想法,但这件事我认为应该这样”,哪怕观点不偏向任何一方,也能让双方感受到 “他在认真解决问题”。
别等 “吵架了才管”,主动做 “边界守护者”
有个丈夫发现,妈妈总进他们房间收拾东西,妻子很反感。他没等矛盾爆发,就跟妈妈说:“妈,您别总帮我们收拾,我俩东西放得乱但心里有数,您这样她不好意思说,我夹在中间也难。” 又跟妻子说:“我妈就是热心,我跟她讲清楚了,以后不会了。” 之后这类摩擦明显少了。
婆媳矛盾的很多导火索,其实是 “边界模糊”—— 婆婆觉得 “我是一家人,管管怎么了”,妻子觉得 “这是我的小家,别插手”。丈夫要主动划清边界,提前跟双方沟通 “哪些事可以商量,哪些事是小家庭的事”。就像艺博家庭教育里一位爸爸说的:“我提前把‘规矩’立好,比吵架后再调解管用多了。”
开头故事里的丈夫,后来试着在婆媳说话带火药味时,不再逃避。有次婆婆说 “孩子穿太少”,妻子刚要反驳,他笑着说:“妈,她早上查了天气预报,说中午暖和。您放心,真冷了我们肯定加衣服。” 婆婆没再坚持,妻子也悄悄松了口气。
婆媳关系里,丈夫不是 “裁判”,也不是 “旁观者”,而是 “桥梁”。他不需要做到 “让双方都满意”,但需要让双方都感受到 “被尊重、被理解”。艺博家庭教育见过太多家庭的转变:当丈夫从 “不作为” 变成 “会沟通”,家里的紧张气氛就会慢慢缓和。
标题:婆媳矛盾丈夫不作为?3个认知升级让丈夫学会正面沟通
分类:知识库
链接:https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759.html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© 2007-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陇ICP备13000288号-2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3577号
甘网文(2023)0763-002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.页面生成时间:0.961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