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家的男孩今年上五年级,能熟练用 AI 写作文、查数学题,可上次班级组织义卖,他拿着自己的手工作品站在摊位前,半天说不出一句推销的话。妈妈感慨:“现在孩子敲键盘比说话顺溜,可真要跟人打交道,怎么就犯怵了?”
这不是个例。AI 能快速生成答案、处理信息,但生活里的很多事,比如跟同学化解矛盾、在团队里提出想法、遇到挫折时调整心态,都得靠孩子自己来。艺博家庭教育在接触家长时,常被问到 “AI 这么厉害,孩子到底该学什么”,其实答案很简单:那些机器学不会的能力,才是孩子最该扎根的 “不可替代力”。
首先是 “共情力”。AI 能分析情绪数据,却读不懂一个眼神里的犹豫,听不出一句话背后的委屈。有个女孩看到同学被孤立,主动过去说 “我陪你玩”,这种能站在别人角度想问题的能力,不是算法能生成的。艺博家庭教育见过很多孩子,因为会关心人、懂体谅,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—— 这是比成绩更重要的 “软实力”。
其次是 “解决问题的韧性”。AI 能给出最优解,但生活里的问题往往没那么标准。男孩组装模型时,说明书丢了,AI 给的步骤也不对,他试了五次都没成功,最后自己琢磨着改了零件位置,居然拼好了。这种 “卡壳了不放弃,自己找办法” 的韧性,是机器替代不了的。就像一位爸爸说的:“孩子以后遇到的麻烦,可能连 AI 都没见过,得靠他自己扛过去。”
还有 “对世界的好奇心”。AI 知道所有标准答案,却不会像孩子那样追问 “为什么星星会眨眼”“蚂蚁搬家要去哪里”。有个孩子蹲在楼下看蜗牛爬了半小时,还画了张 “蜗牛旅行图”,这种不带功利心的探索欲,恰恰是创造的起点。艺博家庭教育常说,AI 能储存知识,但发现知识的乐趣、探索未知的热情,只能从孩子心里长出来。
AI 时代,孩子不用跟机器比算得快、记得多,而要比谁更会爱人、更能扛事、更敢好奇。这些能力没法靠刷题获得,得在一次次跟人相处、一次次解决问题、一次次对世界发问中慢慢养成。
艺博家庭教育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,他们可能不是最会用AI的,但因为心里有温度、做事有韧劲、眼里有光,总能在生活里找到自己的位置。毕竟,机器能替代的是工作,替代不了的是鲜活的生命力 —— 这才是孩子在未来世界里最稳的底气。
标题:AI时代,孩子需要培养哪些"不可替代力"
分类:知识库
链接:https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763.html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© 2007-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陇ICP备13000288号-2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3577号
甘网文(2023)0763-002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.页面生成时间:0.622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