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22442517 Ad
Home » 师培院 » 知识库 » 别总盯着孩子!父母过度关注,孩子反而容易 “慌”

别总盯着孩子!父母过度关注,孩子反而容易 “慌”

艺博教育
2025年8月2日 12:26 10

老陈在家长群里看到老师发的视频时,心里咯噔一下。儿子小凯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,刚说两句就卡住了,眼神慌乱地往教室后排瞟 —— 那里并没有家长,可老陈太清楚了,这是儿子被他盯习惯了的反应。

自从小凯上了四年级,老陈总觉得 “得盯紧点”:写作业时站在旁边看,“这笔划太歪”“算错了”;背课文时拿着课本对照,“这里漏了两个字”;就连周末玩积木,他也忍不住说 “这块放错了,应该放这儿”。现在孩子做什么都小心翼翼,眼神总下意识地找他,像怕踩雷似的。

“父母的眼睛太亮,有时不是照亮孩子,是晃得他睁不开眼”,艺博家庭教育接触过太多这样的家庭,发现那些总被 “盯着” 的孩子,看似乖巧,心里却揣着块石头 —— 怕做错,怕被说,慢慢就不敢自己走了。

你以为的 “帮”,其实在拆他的 “腿”

表嫂给女儿甜甜改作文时,红笔圈得密密麻麻:“这里用词不对”“这句不通顺”“开头要再抓人点”。改到第三遍,甜甜突然把笔一扔:“妈妈你写吧,我不会。” 后来学校征文比赛,甜甜明明被选中,却哭着说 “我肯定写不好”。

就像柳宗元在《种树郭橐驼传》里说的,总盯着树看,掐树皮、晃树根,看似关心,其实害了它。教育孩子也一样,你替他纠正每一个小错,帮他避开每一个小坑,久而久之,他就觉得 “我自己不行”。《消失的孩子》里的袁午就是这样,妈妈在世时事事替他安排,妈妈走后,他连跟人说话都打哆嗦 —— 从来没自己走过的路,怎么可能突然会走?

盯得越紧,孩子越容易 “慌了神”

李姐的儿子背英语单词时,她总在旁边数 “这是第三遍记错了”“刚才那个又忘了”。后来孩子一拿起单词本就手心冒汗,明明会的词也想不起来。有次李姐偷偷躲在门外,发现没人盯着,孩子反而背得又快又顺。

北京市那项心理健康普查说得实在:68% 有焦虑症的孩子,家里都有 “永不休息的质检员” 家长。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,当他总在担心 “妈妈会不会说我”,就没力气去想 “怎么做好” 了。就像精神医学大师欧文・亚隆,一辈子都活在母亲的审视里,哪怕成了大师,梦里还在问 “我表现得怎么样”—— 被盯出来的紧张,能缠人一辈子。

 有时候,“装瞎作哑” 才是真聪明

王哥以前总盯着女儿练钢琴,“手指没立住”“节奏快了”,女儿越练越抵触。后来他试着 “装听不见”,只在女儿弹完说句 “刚才那段挺好听”。没想到三周后,女儿主动问他:“爸爸,你听听我这样弹对不对?”

艺博家庭教育常说:“好的教育,是该退时退一步,该站时站得住。” 具体怎么做?其实就两点:

“装瞎”—— 不盯小毛病

阿甘送儿子上校车时,到了嘴边的 “不要” 改成了 “我爱你”。孩子写字歪点、偶尔忘带红领巾,只要不涉及原则,不妨假装没看见。你越盯着他的错,他越觉得 “我就这点不好”;你多看看他的好,他反而会慢慢改掉那些小毛病。

“作哑”—— 少指点,多留白

那个班主任分享的学霸妈妈说得对:“管住嘴,就是最好的托举。” 孩子拼积木拼歪了,别急着说 “应该这样”,让他自己试试;孩子跟同学闹矛盾了,别先教 “你要这样说”,听他说说自己想怎么解决。试错的过程,才是他真正学会思考的过程。

老陈后来试着 “退一步”,小凯写作业时他去书房看书,背课文时说 “你觉得行就好”。有天小凯突然说:“爸爸,我刚才背错了一句,自己改过来了。” 那一刻,老陈突然明白:孩子不是不会,是被他盯得不敢会了。

养育孩子真不是雕刻,是种庄稼。你天天扒开土看根长得怎么样,反而害了它;松松土,浇点水,远远看着,它自然会长得挺拔。艺博家庭教育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:没了父母紧盯的目光,反而敢跑了,敢试了,眼里的光也亮了。

标题:别总盯着孩子!父母过度关注,孩子反而容易 “慌”

分类:知识库

链接:http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719.html
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
4000-092-1288
咨询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