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22442517 Ad
Home » 师培院 » 知识库 » 爸妈别再“红脸白脸”了!这样配合,孩子才更懂规矩

爸妈别再“红脸白脸”了!这样配合,孩子才更懂规矩

艺博教育
2025年8月4日 14:41 23

晚饭时,男孩把半碗米饭倒进垃圾桶,爸爸放下筷子沉了脸:“谁让你倒的?捡起来吃掉!” 男孩眼圈一红,看向妈妈。妈妈赶紧把他拉到身后:“孩子不爱吃就算了,你别吓着他。” 爸爸气得摔了碗:“都是你惯的!” 这一幕,在这个家每周都要上演 —— 爸爸当 “恶人” 管规矩,妈妈做 “好人” 来兜底。

可男孩心里早就摸清了规律:犯错了先找妈妈,爸爸发火就哭,最后总能不了了之。直到有天在学校,老师批评他没交作业,他直接顶撞 “我妈妈说我写了就行”,爸妈被叫到学校时,才发现这种 “分工” 让孩子连基本的规则感都没了。

“家庭教育里最忌讳的,是父母变成‘对立面’”,艺博家庭教育在咨询中发现,很多夫妻觉得 “红脸白脸” 是互补,却没看到背后的隐患:孩子会利用这种分歧钻空子,更会在混乱的规则里迷失方向。发展心理学家鲁道夫・德雷克斯曾说:“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统一的成长环境,而不是父母之间的‘拔河比赛’。”

别忙着 “分工”,先统一 “底线”

有对夫妻在孩子要不要报兴趣班的问题上有分歧:爸爸觉得 “学了就要坚持”,妈妈觉得 “孩子不想学就别逼”。他们没在孩子面前争论,而是私下聊了聊 “底线”—— 可以不学,但必须自己跟老师说明原因,不能半途而废。后来孩子学钢琴学到一半想放弃,爸妈态度一致:“你可以选择停,但要自己承担后果。” 孩子想了两天,决定继续学下去。

艺博家庭教育常说:“允许有不同意见,但不能有分裂的规则。” 提前在背后商量好 “哪些事必须坚持,哪些事可以灵活”,孩子才知道 “没有空子可钻”。

态度可以柔刚,但原则不能动摇

妈妈发现儿子偷拿了同桌的橡皮,没像往常一样护着,而是蹲下来问:“如果你的橡皮被别人拿了,会难过吗?” 儿子点点头。爸爸接着说:“明天我们一起把橡皮还回去,跟同学道歉。” 一个用共情引导,一个用行动立规,虽然方式不同,但都在传递 “偷东西不对” 的原则。

这比 “妈妈说‘没关系’,爸爸吼‘你怎么这么坏’” 有效得多。孩子需要的不是 “一个唱红脸安抚,一个唱白脸施压”,而是无论爸妈怎么说,都能感受到 “这件事的对错标准是一样的”。

别在孩子面前 “拆台”,背后可以 “补台”

爸爸批评女儿撒谎时,妈妈没当场反驳,等孩子回房间后才跟爸爸说:“她今天撒谎,可能是怕你骂她。” 爸爸冷静下来,第二天找女儿聊:“昨天爸爸语气重了,但撒谎确实不对,下次有困难可以直接跟我说。” 既维护了爸爸的权威,也帮孩子解了心结。

很多时候,“红脸白脸” 的矛盾不是源于教育理念不同,而是没给对方 “留余地”。在孩子面前支持伴侣的决定,背后再沟通调整,才能让教育形成合力。

开头故事里的爸妈后来改了方式:孩子再犯错时,爸爸不再急着批评,妈妈也不再立刻护短,而是先一起问清楚 “为什么这么做”。有次孩子故意打翻牛奶,爸爸刚想说话,妈妈递了个眼神,两人先让孩子自己擦干净,等他平静后才一起说:“我们知道你可能是想引起注意,但可以直接说‘我想让你们陪我玩’,而不是打翻牛奶。” 孩子愣了愣,小声说了句 “对不起”。

家庭教育的核心,从来不是 “谁当好人谁当坏人”,而是父母像两棵并排的树,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稳定的天空。艺博家庭教育见过太多这样的转变:当爸妈不再刻意 “分工”,而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,孩子反而会更懂规则、更有安全感 —— 因为他知道,无论遇到什么事,父母都是 “一伙的”,而不是 “一边的”。

标题:爸妈别再“红脸白脸”了!这样配合,孩子才更懂规矩

分类:知识库

链接:http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723.html
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
4000-092-1288
咨询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