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22442517 Ad
Home » 师培院 » 知识库 » 亲子教育:如何陪孩子度过叛逆期

亲子教育:如何陪孩子度过叛逆期

艺博教育
2025年11月5日 15:10 7

“砰”的一声巨响,房门被15岁的小远狠狠甩上,留下妈妈举着刚热好的牛奶僵在原地。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冲突——就因为妈妈随口问了句“月考成绩怎么样”,孩子就炸了毛:“你除了分数还关心什么?我的事不用你管!”类似的场景,正在无数家庭上演。家长们困惑又委屈:曾经黏着自己的小宝贝,怎么一到青春期就成了“浑身带刺的刺猬”?

艺博家庭教育的课程现场,常有家长带着这样的焦虑求助。老师却总会先反问一个问题:“你眼中的‘叛逆’,或许是孩子成长的信号?”事实上,叛逆期不是孩子的“问题”,而是他们从孩童走向成人的必经阶段。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早已指出,青少年的叛逆本质是“自我同一性的探索”——他们要摆脱父母的掌控,证明“我是谁”,而很多亲子矛盾,都源于家长没接住这份成长的需求。

第一步:停止“对抗”,先接住孩子的情绪

“你凭什么翻我日记?”“说了我没早恋,你就是不信!”面对孩子的怒吼,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是“反击”:“我还不是为你好”“翅膀硬了敢跟我顶嘴了?”可这样的对抗,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。艺博课程中强调,叛逆期孩子的情绪像“沸腾的水”,强行压制只会炸开,温柔承接才能慢慢降温。

初二的小宇沉迷手机,妈妈没收后他竟绝食抗议。在艺博老师的建议下,妈妈换了种方式:不再指责,而是坐在孩子身边说“我知道手机被收走你特别生气,换作是我也会难受”。这句话让小宇愣了愣,终于开口抱怨“作业太多,只有游戏里才能放松”。妈妈没有说教,反而问“那你觉得每天玩多久合适?咱们一起定个规则”。最终两人约定“作业完成后玩1小时,超时次日减半”,小宇不仅主动遵守,还会提醒妈妈“该收手机了”。

第二步:放下“说教”,用“倾听”代替“评判”

“别追星了,都是浪费时间”“跟同学闹矛盾,肯定是你的问题”——这些评判式的话语,是关闭孩子心门的“钥匙”。叛逆期的孩子格外渴望被尊重,他们需要的不是“人生导师”,而是能耐心听他们说话的“盟友”。

高一的朵朵把偶像海报贴满房间,爸爸怒斥“有这功夫不如多做题”,朵朵当场摔门而去。妈妈却悄悄走进房间,指着海报问“这个偶像是不是特别努力?我看你总学他练歌”。这句话瞬间打开了朵朵的话匣子,她兴奋地讲起偶像从练习生到出道的艰辛。妈妈顺势说“妈妈佩服他的坚持,你要是把这份喜欢化成动力就更好了”。后来两人约定“月考进步就陪她去看演唱会”,朵朵不仅成绩提升,还学着偶像的样子坚持晨跑,变得更自律了。

第三步:让出“控制权”,给孩子试错的空间

很多家长怕孩子走弯路,总想把他们的人生“规划”得明明白白:穿什么衣服、交什么朋友、选什么兴趣班。可越控制,孩子越叛逆——他们要的不是“正确的人生”,而是“自己选择的人生”。

初三的小杰想参加街舞社,爸爸坚决反对“影响学习”,孩子偷偷逃课去练舞。艺博老师建议家长“有限放权”,爸爸妥协说“可以参加,但每周只能练两次,成绩不能掉”。没想到小杰为了保住街舞社资格,主动制定学习计划,作业效率比以前还高。一次比赛失利,他红着眼说“早知道该多练基本功”,爸爸没有批评,而是说“没关系,下次咱们提前准备”。这次试错让小杰学会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,后来还带领社团拿到了校级奖项。

第四步:做好“榜样”,用行动代替“唠叨”

家长总抱怨孩子“不听话”,却没发现自己早已陷入“双重标准”:要求孩子少玩手机,自己却刷短视频到深夜;指责孩子脾气差,自己却一不顺心就发火。叛逆期的孩子像一面镜子,照出的正是家长的影子。

艺博课程中有位爸爸分享过转变:以前他总骂孩子“没耐心”,直到发现自己辅导作业时,孩子做错题就忍不住吼。他开始改变——孩子写作业时自己看书,遇到问题耐着性子说“咱们一起再想想”;和妻子有分歧时,不再争吵而是好好沟通。慢慢的,孩子的脾气也温和了,遇到难题会主动说“爸爸,你帮我看看呗”。

所谓叛逆期,从来不是孩子的“叛逆”,而是家长的“适应期”——适应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,从听话走向有主见。当家长放下“控制欲”,多些倾听;放下“评判心”,多些尊重;放下“唠叨”,多些行动,就会发现,那些“带刺”的瞬间,终将变成孩子成长的勋章。陪孩子度过叛逆期,也是家长重新学习“如何爱”的过程。

标题:亲子教育:如何陪孩子度过叛逆期

分类:知识库

链接:http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8025.html
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
4000-092-1288
咨询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