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11点,孩子把数学卷子摔在桌上:"学这些有什么用!" 妈妈刚说 "不上学能干嘛",孩子就摔门进了房间,面对突然爆发的厌学情绪,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 "软硬兼施",却不知越讲道理,孩子越封闭内心。艺博家庭教育结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,分享3个关键沟通策略,帮你把 "火山爆发" 转化为 "情绪对话"。
一、识别 "情绪火山" 的导火索:先停火,再排查
青春期孩子的厌学背后,藏着三层未被看见的需求:
挫败感累积:物理公式总记混、小组作业被同学排挤、体育测试总不及格
意义感缺失:"学英语将来用不上"" 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 " 的消极认知
掌控欲觉醒:反感家长 "你必须考重点" 的安排,用 "不想上学" 宣告自主权
深圳一位爸爸发现女儿突然拒绝去学校,没有追问 "为什么",而是注意到她课本里夹着的纸条:"物理老师当众说我笨"。这种 "先观察后行动" 的意识,让家长避免陷入 "孩子故意对抗" 的误解。
二、放弃 "说服教育",试试 "情绪翻译术"
脑科学研究表明,人在情绪激动时,理性脑会暂时关闭,此时讲大道理等于 "对牛弹琴"。正确做法是:
1. 3 分钟冷静法则
发现孩子摔东西,家长先做深呼吸,默念 "他现在需要的是灭火器,不是裁判"。有位妈妈分享,她会在此时递上一杯温水:"先喝口水,妈妈等你愿意说的时候再聊。"
2. 把指责翻译成观察
不说 "你怎么这么脆弱",而是 "我看到你把卷子撕了,是不是遇到特别难的题了?" 曾有孩子听到这句话,眼泪突然掉下来:"最后一道大题,我连公式都想不起来。"
3. 用 "我们" 替代 "你"
把 "你必须去上学" 改成 "我们一起看看,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你在学校好受点?" 这种语言转换,让孩子感受到 "父母和我同一战线",而非 "对抗对象"。
三、搭建 "台阶式沟通",从 "对抗" 到 "共探"
1. 退一步问 "选择题"
当孩子说 "我再也不想进教室",别急着否定,而是给有限选择:
"今天你想在家休息半天,还是去图书馆自习?"
"明天上学,你希望妈妈送你到教室门口,还是在校门口告别?"
2. 用 "第三方视角" 降低防御
聊起厌学话题时,家长可以说:"妈妈刷到一个视频,有个哥哥和你一样不想上学,后来他爸爸带他去了趟工地...... 你觉得如果是我们,可以做点什么?" 借他人故事打开话题,比直接关联孩子更易接受。
3. 制定 "试错缓冲方案"
和孩子约定:"我们暂时不讨论 ' 上不上学 ',先试试这三个小改变:每天只认真听一节课、放学后先玩半小时再写作业、周末去参观你喜欢的动漫展。" 用微小行动重建对学习的积极体验。
北京一对母子曾因厌学陷入冷战,妈妈通过 "台阶式沟通" 发现,孩子真正抗拒的是 "每天被监视式的学习"。后来他们约定 "妈妈不再检查作业,孩子每天睡前花 5 分钟说说学校趣事",三个月后,孩子主动提出 "想试试重返课堂"。
青少年厌学不是终点,而是成长的 "转向信号"。艺博家庭教育提醒家长:比起纠结 "如何让孩子立刻回学校",更重要的是读懂厌学背后的情绪密码 —— 那可能是对失败的恐惧、对自主的渴望,或是对未来的迷茫。当家长从 "权威压制" 转变为 "情绪盟友",从 "说服教育" 升级为 "共探方案",那些曾经激烈的冲突,会成为孩子学习处理挫折的珍贵契机。毕竟,教育的本质不是控制,而是在孩子摔门而去时,依然留一盏灯,等他愿意转身时,能看见背后温暖的目光。
标题:孩子摔书说"不想上学"?3步让厌学沟通软着陆
分类:知识库
链接:https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236.html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© 2007-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陇ICP备13000288号-2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3577号
甘网文(2023)0763-002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.页面生成时间:0.346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