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刚过一周,陈女士就快被逼疯了。男孩睁眼第一件事是摸手机,吃饭时把平板架在碗边,晚上躲在被子里玩到凌晨。她试过把手机藏起来,孩子闹到不吃饭;讲道理说 “伤眼睛”,孩子回嘴 “你也整天刷视频”;气得打了一巴掌,孩子哭着喊 “反正你们也不陪我”。看着孩子通红的眼睛和麻木的表情,她突然觉得,自己好像在用错误的方式把孩子往手机里推。
“孩子依赖手机,往往是因为现实世界太无聊”,艺博家庭教育在处理这类问题时,更关注 “用什么替代手机的吸引力”,而不是单纯禁止。
先让家里有 “比手机好玩的事”
陈女士发现孩子以前喜欢拼乐高,就翻出落灰的积木箱,自己先拼起来。男孩起初瞥了两眼继续玩游戏,直到她拼出个歪歪扭扭的机器人,故意说 “这胳膊总掉,你能帮我修修不?” 孩子犹豫着放下手机,一上手就忘了时间。后来他们约定 “每天拼一个小造型”,手机慢慢成了背景音。
家长先放下手机,孩子才会信你
李先生以前一边骂儿子玩手机,一边窝在沙发上刷新闻。改变是从他把手机放在书房开始的:晚上陪孩子下跳棋,周末带他去河边钓鱼。有次男孩问 “你不看手机不难受吗?” 他说 “跟你下棋比看新闻有意思”。两周后,孩子自己说 “手机玩久了也挺没劲的”。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・高普尼克说过:“孩子会模仿你做的事,而不是你说的话。”
规则要留 “弹性空间”
设定 “每天玩两小时” 后,张女士没像以前那样严格计时。有次孩子看科普视频超时 10 分钟,主动说 “明天少玩 10 分钟”。她没反对,只是说 “你自己记着就行”。后来孩子发现,提前规划时间,能避免被催促的烦躁,反而更能控制时长。
艺博家庭教育见过太多家庭的转变:当家长不再把手机当敌人,而是想办法让家庭生活变得生动,孩子对屏幕的依赖自然会减弱。就像陈女士家后来的样子:晚上客厅亮着灯,有时是父子在拼积木,有时是母女在看绘本,手机安静地躺在茶几上,成了偶尔才想起的工具。
真正能让孩子放下手机的,不是家长的威严,而是他们发现 —— 现实里的笑声、成就感和陪伴,比虚拟世界的点赞更让人踏实。
标题:孩子放假沉迷手机?别打骂,3件小事让他主动放下
分类:知识库
链接:https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631.html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© 2007-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陇ICP备13000288号-2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3577号
甘网文(2023)0763-002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.页面生成时间:0.602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