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22442517 Ad
Home » 师培院 » 知识库 » 别再唠叨了!过度提醒正在毁掉孩子的自觉

别再唠叨了!过度提醒正在毁掉孩子的自觉

艺博教育
2025年7月22日 11:14 28

早上七点,男孩背着书包正要出门,妈妈追出来:“红领巾戴了吗?水杯带了没?作业本再检查一遍!” 男孩不耐烦地挥挥手:“知道了知道了!” 晚上写作业,妈妈每隔十分钟进房间:“字写工整点,别玩橡皮,快点做!” 孩子笔一扔:“你能不能别烦我!” 这样的对话,在这个家每天都上演,妈妈觉得自己是尽责,孩子却越来越像 “故意作对”。​艺博家庭教育在咨询中发现,很多家长没意识到,反复说同一件事 —— 也就是过度提醒,其实在悄悄伤害孩子。​

1.什么是过度提醒?​

就是孩子能自己做到的事,家长忍不住反复叮嘱。比如孩子已经会系鞋带,出门前还被提醒 “鞋带松了”;作业写了一半,被催 “快点,别磨蹭”。这种超出必要的提醒,本质是家长替孩子操心过头。​

2.“你不说,我就记不住” 的潜台词​

妈妈总提醒男孩带雨伞,有次没说,孩子果然淋雨回来。她叹气 “你看你就是记不住”,却没发现孩子小声说 “反正你会提醒我”。艺博家庭教育接触过很多类似案例,过度提醒其实在告诉孩子 “我不信你能做好”,时间久了,孩子真的会觉得 “我不需要记得,反正有人说”。​

3.孩子觉得 “说了不算”,就不想负责​

女孩自己定了闹钟,妈妈却每天早早就喊她起床。有天女孩故意装睡,妈妈急得掀被子,她哭着说 “我本来能自己起来的”。当孩子的生活被家长的提醒填满,会慢慢失去掌控感 —— 就像手里的风筝,线被攥得太紧,反而想挣脱。​

4.催得越紧,孩子越想反着来​

爸爸总在儿子写作业时踱步,嘴里念叨 “快点快点”。后来儿子发现,只要爸爸一开口,自己就走神,哪怕题目会做也写不下去。心理学上的 “超限效应” 说,刺激过多会引发抵触,孩子对家长的提醒,有时不是做不到,是不想被控制。​

5.少说两句,反而更省心​

有位妈妈试过 “提醒一次就闭嘴”:早上只说 “书包检查好”,不再追问;晚上说 “九点前完成作业”,然后去做自己的事。刚开始孩子忘带过跳绳,被老师批评后,第二天睡前自己把跳绳放在门口。三周后,妈妈发现家里安静了很多,孩子写作业时会主动说 “别来打扰我”。​

艺博家庭教育见过太多这样的转变:当家长忍住多余的提醒,孩子反而会慢慢找回对自己的责任。就像那位爸爸后来做的,他在儿子书桌上贴了张便签 “需要帮忙再喊我”,自己坐在客厅看书,男孩反而比以前快了半小时完成作业。​

过度提醒像给孩子的背上绑了根绳子,家长越用力拉,孩子越想往后退。其实不妨松开手,让他自己试试摔一跤 —— 疼过一次,自然会记得看路。

标题:别再唠叨了!过度提醒正在毁掉孩子的自觉

分类:知识库

链接:https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633.html
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
4000-092-1288
咨询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