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22442517 Ad
Home » 师培院 » 知识库 » 孩子喊“不想上学”?解锁青春期厌学的隐秘心事

孩子喊“不想上学”?解锁青春期厌学的隐秘心事

艺博教育
2025年5月12日 09:39 9

孩子厌学:家长揪心的难题

当孩子突然对你说 “我不想上学”,你的心是否瞬间揪紧,焦虑感如潮水般涌来?相信每一位家长听到这句话时,内心都充满了焦急与困惑。原本对孩子的学业满怀期待,却被这突如其来的话语打破,仿佛美好的憧憬瞬间破碎。

在无数个夜晚,家长们辗转反侧,思考着孩子厌学的原因:是学习压力太大,在堆积如山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中不堪重负?还是在学校里与同学相处不融洽,受到了排挤、孤立甚至霸凌,每天上学都如同置身于 “战场”,胆战心惊?亦或是对学习内容实在提不起兴趣,课堂上的知识如同催眠曲,让孩子昏昏欲睡?又或者是因为家长过高的期望,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,觉得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家长的要求?

这些问题如同一个个谜团,困扰着家长们。孩子的未来仿佛被一层迷雾笼罩,让家长们感到迷茫和无助。每个家长都深知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,不想让孩子因为厌学而耽误了前程。他们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帮助孩子重新爱上学习,走出厌学的困境 ,因此,探寻青春期孩子厌学背后的深层心理密码,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。

密码一:学习压力下的 “习得性无助”

压力山大的学习现状

青春期,本应是充满活力与梦想的时光,然而,对于许多孩子来说,却被沉重的学习压力所笼罩。在学校里,堆积如山的作业如同沉重的巨石,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。每天放学后,他们不是在享受自由的时光,而是埋头于各种练习题、试卷之中 ,挑灯夜战成为了常态。

考试,更是如同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。频繁的单元测试、月考、期中期末考试,每一次成绩的公布,都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审判。成绩优异的孩子,担心下一次考试失利,被老师和家长失望;成绩不理想的孩子,则陷入深深的自责与焦虑之中,害怕面对老师的批评、家长的失望以及同学的异样眼光。

升学竞争的压力更是如影随形。中考、高考,这些人生的重要关卡,让孩子和家长都不敢有丝毫懈怠。为了能考上好学校,孩子不仅要在学校努力学习,还要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、培优班,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兴趣爱好。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,孩子仿佛置身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,身心俱疲。

失败体验与自信心受挫

在如此巨大的学习压力下,孩子一旦经历多次学习失败,就很容易陷入 “习得性无助” 的困境。每一次努力后的成绩依然不理想,每一次满怀希望地参加考试却换来失望的结果,这些失败的体验逐渐消磨着孩子的自信心。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,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笨,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取得好成绩。

曾经有一个孩子,在小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。然而,进入初中后,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和学习压力的增大,他的成绩逐渐下滑。尽管他付出了比以前更多的努力,每天都学到很晚,但成绩却始终没有起色。在一次次的考试失利后,他变得越来越沮丧,对学习失去了信心。他开始逃避学习,不愿意做作业,上课也不认真听讲,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。

案例分析

晓峰是一名初二的学生,学习一直很努力。然而,数学一直是他的薄弱科目,无论他怎么努力,成绩总是在及格线边缘徘徊。每次考试前,他都非常紧张,担心自己考不好。而考试结果往往也如他所担心的那样,这让他感到非常挫败。渐渐地,他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,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学数学的料。课堂上,他不再积极回答问题,作业也开始敷衍了事。

有一次,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难题,晓峰尝试了很久都没有做出来。他向同桌请教,同桌很快就给出了解题思路。这让晓峰更加觉得自己不如别人,内心充满了自卑和无助。从那以后,他对数学的恐惧和厌恶越来越深,甚至产生了放弃数学的想法。

晓峰的情况就是典型的在学习压力下陷入 “习得性无助” 的案例。他因为多次在数学学习上遭遇失败,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,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了逃避心理。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整,不仅会影响他的数学成绩,还可能会蔓延到其他学科,甚至对他的整个人生产生负面影响。

密码二:人际关系的困扰

校园社交的重要性

青春期,是孩子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,也是他们对社交需求日益强烈的阶段。在这个时期,同伴关系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,良好的校园社交就像阳光和雨露,滋润着孩子的心灵,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积极性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
孩子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,学会了沟通、合作、分享,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技能和情商 。当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,朋友的鼓励和支持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力量,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,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。一个充满友谊的校园环境,能让孩子每天都期待着上学,享受与同学们相处的时光,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。

被孤立、排挤的痛苦

然而,并非所有孩子都能在校园社交中一帆风顺。有些孩子不幸遭遇被同学孤立、排挤的困境,这种经历如同一场噩梦,给他们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。

想象一下,当孩子走进教室,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聊天、玩耍,却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流,甚至故意对他视而不见,他的内心该有多么孤独和痛苦。在体育课上,分组活动时大家都迅速组队,而他却被晾在一旁,无人问津,那种被抛弃的感觉会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。

长期处于被孤立、排挤的环境中,孩子会逐渐变得自卑、内向,对自己产生怀疑,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劲,才会被大家讨厌。这种负面情绪会不断蔓延,让他们对上学产生深深的抵触情绪,每天想到要去学校面对那些冷漠的同学,就感到无比恐惧和焦虑。

师生关系的影响

除了同学关系,师生关系也是影响孩子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。在学校里,老师是孩子接触最多的成年人之一,老师的评价和态度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
当孩子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,得到老师的关心、鼓励和认可时,他们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和喜爱之情,进而对老师所教的科目也充满兴趣,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。相反,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,孩子被老师批评、误解,甚至受到不公平的对待,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,这种情绪会延伸到老师所教的科目上,导致孩子对该科目失去兴趣,成绩也会随之下降。

比如,有的孩子因为一次作业没完成,被老师当众严厉批评,而老师没有了解孩子没完成作业的原因是家里突发状况。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委屈,心里对老师充满了不满。从那以后,他上这位老师的课就总是心不在焉,作业也不再认真完成,逐渐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厌恶情绪。更严重的是,这种对老师的负面情绪可能会扩散到整个学校,让孩子对上学这件事都失去了热情。

密码三:自我认知与目标迷茫

青春期自我探索的特点

青春期,是一场充满迷茫与探索的奇妙旅程。在这个特殊时期,孩子们仿佛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,对自我价值和未来方向充满了好奇与困惑 ,开始了一场深入的自我探索。

他们不再满足于父母、老师为他们设定的道路,而是渴望挣脱束缚,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。他们常常陷入沉思,思考自己的兴趣、特长究竟是什么,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。这种对自我的深度思考,是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,也是他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。

找不到学习的意义

然而,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,很多孩子会陷入迷茫,找不到学习的意义。学习,对于他们来说,不再是一件充满乐趣和动力的事情,而是变得枯燥乏味、毫无价值。

在学校里,孩子们每天重复着上课、做作业、考试的单调生活,很少有时间去思考学习的真正目的。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那些枯燥的公式、定理,为什么要背诵那些长篇大论的课文,这些知识对他们的未来又有什么帮助 。当他们在学习中找不到答案时,就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,产生厌学情绪。

比如,有的孩子喜欢绘画,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,但在学校的课程中,大部分时间都被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主科占据,几乎没有时间去学习绘画。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兴趣被忽视,学习变得毫无意义,从而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。

理想与现实的落差

青春期的孩子,心中往往怀揣着美好的梦想,对未来充满了憧憬。他们可能梦想着成为科学家、艺术家、企业家,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。然而,现实却往往很残酷,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,发现实现梦想的道路充满坎坷时,就很容易产生逃避心理,不愿上学。

晓妍梦想成为一名作家,她热爱写作,经常在课余时间写一些小说和诗歌。然而,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,她用于写作的时间越来越少,成绩也因为分心而有所下降。老师和家长都劝她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,否则会影响升学。这让晓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,她觉得自己的梦想正在离自己越来越远,对学习也失去了动力。每当想到要去学校面对繁重的学业,她就感到无比痛苦和迷茫,甚至产生了放弃上学,专心追求写作梦想的想法。

晓妍的经历并非个例,许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挣扎。他们渴望追求自己的梦想,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,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们对上学产生了恐惧和逃避心理。

结语:走进孩子内心,化解厌学困境

青春期孩子厌学,绝非简单的表面问题,而是由学习压力下的 “习得性无助”、人际关系的困扰、自我认知与目标迷茫这三个深层心理密码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当孩子说 “我不想上学” 时,家长们切勿一味指责、强迫,而是要停下匆忙的脚步,蹲下身来,用心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,去理解他们所承受的压力、所遭遇的痛苦、所面临的迷茫 。

标题:孩子喊“不想上学”?解锁青春期厌学的隐秘心事

分类:知识库

链接:http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188.html
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
4000-092-1288
咨询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