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九点,刘女士对着作业本吼:“这道题讲第三遍了,你怎么还不会?” 儿子揉着眼睛打哈欠,丈夫在客厅刷手机,喊了句:“差不多行了,孩子困了。” 她瞬间红了眼:“你当爸的不管就算了,还说风凉话?” 丈夫嘟囔着 “我上班挣钱够累了”,摔门进了书房。这样的场景,每周都要在她家上演几次。
1. 先把 “教育孩子” 从妈妈的专属清单划掉
刘女士后来和丈夫坐下来列了张分工表:爸爸负责辅导数学,妈妈管语文;周末爸爸带孩子户外活动,妈妈负责兴趣班接送。第一周丈夫给儿子讲题时卡了壳,爷俩对着习题册研究半天,最后儿子笑着说:“爸爸,我们一起问老师吧。” 现在每天晚饭时,两人总会聊学校的事,丈夫说的比妈妈还多。
有对夫妻以前总为 “谁陪写作业” 吵架,后来约定 “单日爸爸陪,双日妈妈陪”。孩子慢慢发现,爸爸检查作业时会夸他字写得帅,妈妈更关注错题,两种方式都挺有意思。
2. 别等妈妈喊,主动看见她的累
王女士弯腰给女儿系鞋带时,腰突然疼得直不起来。丈夫从那天起,每天早上主动接过书包:“我送孩子上学,你在家歇着。” 他发现校门口堵车要提前半小时出门,女儿路上会讲班里的趣事,这些都是以前没听过的。
心理学家格尔迪说:“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,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” 这种存在,不一定是做惊天动地的事,可能只是在妈妈弯腰时,伸手替她扶一下孩子。
3. 夫妻一条心,孩子更安心
张先生以前总说 “教育是女人的事”,直到有次开家长会,老师说他儿子 “做事没主见,总问‘我妈妈怎么说’”。他开始学着和妻子一起做决定:买什么课外书,报哪个兴趣班,都坐下来商量。现在儿子会说:“我爸觉得学篮球好,我妈说画画能静心,我想都试试。”
艺博家庭教育见过太多家庭,妈妈在辅导班里穿梭时,爸爸在酒桌上应酬;妈妈对着成绩单发愁时,爸爸在游戏里厮杀。其实养孩子就像抬桌子,两个人各抬一头才稳当。爸爸的肩膀搭上来,妈妈的腰能直起来,孩子在中间才能站得更挺拔。
标题:亲子教育,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
分类:知识库
链接:http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562.html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© 2007-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陇ICP备13000288号-2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3577号
甘网文(2023)0763-002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.页面生成时间:0.613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