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哥最近发现,上初二的儿子越来越不愿和自己说话了。有次他想问问儿子的考试情况,刚开口,儿子就摔门进了房间,留下一句 “你除了问成绩,还会问什么”。张哥又气又委屈,他觉得自己每天辛苦工作,督促孩子学习、纠正孩子习惯,都是为了孩子好,可亲子关系怎么就变成了这样?
在艺博家庭教育的亲子沟通课程上,很多家长都有和张哥类似的困惑。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・德雷克斯曾说:“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,会像紧箍咒一样,慢慢拉远和孩子的距离。” 很多时候,家长以为的 “为孩子好”,其实正在伤害亲子关系,而这 8 种错误教育方式,更是常见的 “紧箍咒”。
第一种是 “对比式教育”。总拿孩子和别人比,“你看隔壁小明,这次又考了第一名”,这样的话会让孩子觉得 “我永远不够好”,逐渐失去自信。张哥之前就常说这话,在课程中意识到问题后,他开始关注孩子的进步,哪怕只是 “这次数学比上次多对了两道题”,也会及时肯定,孩子慢慢愿意和他分享学习情况了。
第二种是 “否定式打击”。孩子想尝试新事物,比如学画画,家长却泼冷水 “你连笔都拿不稳,还学什么画画”。这种否定会浇灭孩子的热情,让孩子不敢探索。艺博家庭教育的老师建议,家长要多给孩子 “试错空间”,哪怕做得不好,也可以说 “第一次做成这样已经很棒了,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改进”。
第三种是 “控制式安排”。从孩子的兴趣班到交朋友,都由家长决定,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。就像有的家长不顾孩子喜欢文科,非要逼孩子学理科,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。课程中强调,要给孩子 “有限的选择权”,比如 “周末想先去图书馆还是先去运动”,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。
第四种是 “情绪化指责”。孩子犯错后,家长先发泄情绪,“你怎么这么不听话,气死我了”,而不是先了解情况。这样会让孩子害怕承担责任,遇到问题只想隐瞒。正确的做法是先平复情绪,再和孩子一起分析 “刚才发生了什么,下次怎么避免”。
第五种是 “说教式沟通”。不管孩子说什么,家长都以 “我都是为你好” 开头,长篇大论讲道理。孩子听多了会产生抵触,哪怕家长说得对,也不愿意听。艺博家庭教育的课程里教过 “倾听式沟通”,先认真听孩子说完,再用 “你是不是觉得……” 回应,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。
第六种是 “过度保护”。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,不让孩子面对一点挫折,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。就像有的孩子上了大学,还不会自己洗衣服,遇到一点困难就崩溃。家长要学会 “适当放手”,让孩子从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间、洗碗,在实践中成长。
第七种是 “言行不一致”。家长要求孩子 “少玩手机”,自己却整天抱着手机;要求孩子 “诚实守信”,自己却经常撒谎。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,家长言行不一,教育就没有说服力。课程中提醒家长,“想让孩子做到,自己先做到”,用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榜样。
第八种是 “忽视式陪伴”。虽然和孩子待在一起,却一直刷手机、忙工作,没有真正和孩子互动。这种 “无效陪伴” 会让孩子觉得 “家长根本不关心我”。建议家长每天留 15-20 分钟 “高质量陪伴”,放下手机,和孩子一起看书、聊天、玩游戏,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注。
张哥在课程中对照这 8 种错误教育方式,发现自己占了好几种。之后他慢慢调整,减少对比和说教,多倾听、多肯定,儿子不仅愿意和他沟通了,还会主动分享学校的趣事。其实,亲子关系没有那么复杂,只要家长避开这些错误教育方式,用尊重、理解和陪伴对待孩子,亲子关系自然会越来越亲密。
标题:亲子关系的 “紧箍咒”:这8种错误教育方式
分类:知识库
链接:http://www.yibo365.cn/teacher-training-institute/27964.html
版权: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“来源:艺博教育”版权为艺博教育所有,以外的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,如本网站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,请及时联系电话400-092-1288,以便我们迅速做出处理。
© 2007-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陇ICP备13000288号-2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3577号
甘网文(2023)0763-002号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.页面生成时间:1.659秒